终于写完了
。 从8月17日下午
, 老唐宣称要写
《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 系列文章起
, 64天了
; 由此上溯到7月13日本系列第一篇文章
《 财报阅读快速入门
》 发出
, 99天了
。 这64天里
, 有时下笔如神助
, 一口气熬到半夜三四点
, 写出七八千字
; 有时候
, 数日徘徊
, 写了删
、 删了写
, 毫无进展
。 还好
, 总算写完了
, 并且写的还算满意
。 套用亚伯拉罕.林肯的名言
: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for the people,老唐这本书
, 可以说是 of the xueqiu
, by the xueqiu,for the xueqiu:它的内容
, 受益于雪球上良师益友们的分享
; 它的诞生
, 离不开球友们热情洋溢的鼓励
; 它的目标
, 是为了帮助球友们读懂上市公司财报
。 感谢雪球这个平台
, 感谢在财务方面给予老唐指导的师友们
, 包括但不限于
@云里雾里瞎折腾@麦麦忠粉@brandon_cheng@漠之鹰@岁寒知松柏@熊市中那头懵懂的牛@陈欣@石头1691@那一水的鱼@每天一个新发现@慧仁 ……等各位老师
, 认识你们并有机会向你们学习
, 是老唐的荣幸
。 感谢夫人晓琴和儿子天晨
, 如果不是你们近似怂恿的鼓励
, 老唐绝不够胆
, 给自己挖这么大一个坑
。 借用
@云里雾里瞎折腾 兄的评语
“确实是个大坑
, 这应该是一名会计学教授干的活儿
” 。 谢谢夫人
, 谢谢儿子
。 感谢跟读老唐文章
、 并不断鼓励老唐写下去的球友们
。 正是你们明显善意而夸张的表扬
, 激励着老唐将双手放在键盘上
, 敲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来
。 感谢你们
! 没有你们的鼓励
, 7月13日那3000字
, 不会变成今天的十余万字
。 还要特别感谢的
, 是本书编辑燕丽丽博士
。 燕博士从开始和老唐联系时
, 就表现了专业的水准和敬业的态度
。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
, 不断地鼓励老唐
, 并从编辑的角度
、 从读者的角度
, 提出过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 谢谢燕博士
。 这本书
, 老唐自认是倾注了心血写的
。 自从2006年底不再工作以后
, 老唐从没有如此努力的做过一件事
, 也没有如此集中的熬过夜
。 这本书
, 老唐自认是新颖的
, 有贡献的
。 作为一名非财会专业的投资者
, 老唐前后大约读过超过30本财会书籍
。 总体来说
, 要么过于简单
, 一般喜欢用一个面包店或者糖果店成立和经营的过程
, 来描述财报的编制过程
; 要么过于技术
, 重点谈如何进行财务数据分析
, 如何从财报中挖掘牛股
。 对于老唐这种喜欢刨根问底的投资者来说
, 前者不足以帮助我理解上市公司财报
, 后者则是没有根基的高楼
。 这本书
, 将上市公司财报的每一个角落都打上灯光
, 不留死角
。 让读者知道这是什么
, 那是什么
, 对企业有何作用
, 对财务数据会产生什么影响
, 哪里是陷阱高发地
, 什么科目变化标识着陷阱的位置等
。 换个角度
, 站在读者的鞋上
, 老唐觉得这些内容
, 是投资者最想知道的
。 很奇怪
, 几乎没见过这类书籍
。 这本书
, 不计算全部图表
, 单文字大约有12万字出头
。 其中已经在雪球发表的部分
, 经过改写和添加案例
, 扩充至约4万字
。 其余约8万字为新内容
。 总体来说
, 资产负债表
( 约4.4万字
) 、 现金流量表
( 约1.3万字
) 、 财务操纵及识别
( 约1.2万字
) 三部分
, 是自己觉得写的最满意的
。 也用了1万字左右
, 谈了财务数据分析和企业估值的相关内容
, 比较简单
, 仅算给新朋友谈个框架
, 便利进一步学习吧
。 这本书
, 没有类似于
“借记银行存款
, 贷记应收账款
”这种财会人员默认都懂
, 外行却头痛不已的表达方式
。 除非引用原文
, 否则老唐几乎没有用过任何专业术语
, 相信不难读
。 由于老唐水平有限
, 本书没有涉及保险业和银行业等复杂行业特有的一些科目
。 即便如此
, 其中肯定还有某些老唐不自知的知识性错误
, 若您阅读时发现了
, 还请见谅并赐教
。 谢谢
。 老唐的工作完了
。 出版进度
, 要看出版社燕丽丽博士的安排了
, 各位若要追问进度
, 今日之后
, 请找
@jesscia 。 再次感谢各位
。 2014-10-19
图书目录链接
http://xueqiu.com/8290096439/31338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