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法和权益法造成的区别
要点 : 成本法核算 , 分红影响当期利润 ; 权益法核算 , 业绩影响当期利润 。 1
) 同一笔投资
, 按照权益法和成本法计量
, 会对上市公司的利润表产生明显影响
。 举个例子说明
: 甲公司总股本1亿股
, 乙
、 丙两家上市公司各持有甲公司40%股份
。 对这笔长期股权投资
, 乙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
, 丙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
, 两家都没有其他长期股权投资
。 2
) 假设甲公司的经营及分配有四种情况
: 第一年净利润3000万
, 当年宣布每股分红0.2元
, 分派时间在第二年2月
; 第二年亏损2000万
, 当年不分配
; 第三年净利润2000万
, 当年宣布每股分红0.15元
, 并在年底前分派了红利
; 第四年净利润4000万
, 次年4月宣布每股分红0.25元
, 并在随后2个月内实施了分红
。 3
) 由于乙丙两家上市公司选择的核算方法不同
, 他们的利润表当期利润
, 和资产负债表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表中简称长投成本)
, 会产生如下表展示的变化
( 乙公司权益法
, 丙公司成本法
)  成本法和权益法造成的区别要点:成本法核算,_files/148109b46dfd03fd5328691c.png!custom660.jpg)
4
) 情景再现
: 第一年甲公司实现了3000万利润
, 用权益法核算的乙公司
, 确认了对应的3000*40%=1200万投资收益
, 进入乙公司利润表
, 同时增加长期股权投资成本1200万
( 1200万还没有收到手
, 相当于继续投给甲公司了
) 。 5
) 第二年
, 甲公司首先完成了上年的分红
, 每股0.2元
, 共计分红2000万
。 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 变成了5200-4000*0.2=4400万
。 然后甲公司当年亏损2000万
, 乙公司确认投资收益为-800万
, 进入乙公司当年利润表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变成4400-800=3600万
。 6
) 第三年
, 甲公司实现盈利2000万
, 乙公司确认投资收益800万
, 进入乙公司当年利润表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变成3600+800=4400万
。 然后甲公司当年完成每股0.15元的分红
, 乙公司收到现金4000*0.15=600万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变成4400-600=3800万
。 7
) 第四年
, 甲公司实现盈利4000万
, 乙公司确认投资收益1600万
, 进入乙公司当年利润表
。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变成3800+1600=5400万
。 8
) 留个问题给看官
。 第五年若甲公司盈利为零
。 乙公司的长投成本和投资收益各是多少
? 9
) 用成本法核算的丙公司 , 则非常简单 。 成本永远是初期投入的4000万 , 不受甲公司经营业绩波动的影响 。 丙公司只在公司宣告分红时 , 确认对应的投资收益 , 进入利润表即可
。 注意
: 是宣告分红时
, 不是收到分红时
。 甲公司宣告分红
, 丙公司就确认投资收益
。 没收到钱时
, 投资收益体现为应收股利
。 收到现金时
, 增加现金
, 减少应收股利
。 持股期间净资产变动要点 :
非经营因素 , 导致被投资对象净资产变化 。
若持股比例没变 , 净资产的变化计入资本公积 , 不影响利润 。
若持股比例变了 , 视为出售部分股份 。 成本与净资产增加额差额 , 算投资收益 , 影响利润表 。 10
) 如果被投资单位因为
非经营因素 , 导致净资产变化了 。 在上市公司持股比例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 这部分净资产的增加 , 算进资本公积 , 影响净资产
。 11
) 如果是因为
非经营因素 , 导致净资产发生变化 , 且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发生了变化 , 该变化
会对上市公司净资产和当期利润同时产生影响 。 举个简化的例子解释本条和上条的意思
。 12
) 假设公司甲
, 去年初有总股本1600万
, 净资产公允价值4000万
。 公司A占股10%
, 持有160万股
( 对应净资产400万
) , 买的时候溢价10%
, 付出440万
。 公司A的入账为长期股权投资
, 成本440万
。 13
) 去年
, 公司甲实现净利润800万
。 年底
, 公司A在利润表里确认投资收益800*10%=80万
( 与是否分红无关
) 。 同时在资产负债表里
, 增加长期股权账面价值80万
, 变成440+80=520万
。 14
) 今年
, 公司甲向公司B定向发行新股400万股
, 每股5元
。 公司B以2000万现金
, 获得甲的20%股权
, 400/
( 1600+400
) =20%
。 15
) 公司A对甲的持股
, 从10%稀释成8%
( 160/2000
) 了
。 会计上相当于卖掉了股份的1/5,
( 虽然手上股数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 还是160万股
) , 即卖掉了520万*1/5=104万的账面资产
。 16
) 公司甲的净资产增加了2000万
, A持有甲的8%
, 所以归A所有的净资产增加了2000*8%=160万
。 这160万
, 是A出让了价值104万资产换来的
, 因此当期A获得了160-104=56万的投资收益
, 利润表上增加56万
, 同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值增加56万
。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要点 : 当上市公司宣布转换核算方法时 , 请仔细阅读公告 , 弄清转换为上市公司带来多少资产 、 权益及利润的变化 。 17
) 股份公司持有44660万按照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 94页
) , 其中占控股地位的44260万
, 在制作合并报表时转换为按照权益法核算
, 剩余400万不占控股地位的
、 没有活跃市场报价的
、 对贵州茅台酒厂
( 集团
) 投资有限公司40%股权的出资
( 72页
) , 继续以成本法核算保留在合并报表中
。 制作合并报表的时候
, 如果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母公司有不一致的地方
, 会调整子公司会计政策
, 这个投资者知道即可
, 基本无需关心
。 18
) 成本法核算转换为权益法核算
, 道理上
, 是将投资成本
( 44660万
) , 折算成在子公司对应的资产和负债
。 实际操作中
, 是将控股子公司的全部资产负债一起算进来
, 然后将非本公司占股部分
, 列为少数股东权益
。 19
) 长期股权投资
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的
, 一般有两种情况
: 其一是上市公司持有的
“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
, 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
、 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 ( 例如对某些非上市公司
) , 由于
追加投资 , 提升了持股比例 , 变成了联营或合营企业 ; 其二是因为
卖出股权 , 导致控制的子公司变成了联营或合营公司 。 20
) 长期股权投资
从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 , 也有两种情况
。 一是 , 由于追加投资 , 造成原本是联营或合营的公司 , 变成了控股子公司 。 二是
, 由于处置投资 , 造成原联营 、 合营 , 变成无重大影响 、 无共同控制且无公允报价 。 21
) 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的转换 , 涉及到的成本收益计算 , 很复杂 。 可以不去关心 。 还是那句反复说过的话
, 我们要关心的是
, 当上市公司改变会计政策的时候 , 仔细阅读公告 , 看看这个改变 , 理由是否牵强 , 给公司当期带来什么改变 , 未来什么改变 ? 不要让会计政策的改变 , 影响了你对公司价值的估算即可——仅仅换个记账的方式
, 公司价值不应该会发生什么本质的变化
。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系列文章目录地址
http://xueqiu.com/8290096439/30887463
老唐个人认为 , 本文过后 , 财报中最难的部分已经过了 , 后面都是些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了 ( 包括有些朋友认为是难点的递延所得税 ) 。 如果朋友们咬牙熬过了最近这三篇 , 恭喜你 , 很快 , 你将不用再为读不懂上市公司财报而头痛了 。
本篇之后 , 一者老唐写的累了 , 二者留点时间给新朋友消化 。 可能会休息一两周 。 多谢各位朋友的鼓励和捧场 , 也请业内人士能够就本系列已发文章中的错误 , 予以指教 。 谢谢各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