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银行坏账的问题,纯是个伪命题,都说烂了;我的观点是:由于市场的群体性偏见,使得大众都不愿碰银行股,导致银行股股价长期低迷,(此处类似蛋生鸡,鸡生蛋),股价的低迷又促使人们去思考原因,于是找到了“罪魁祸首”——坏账!——这是我多年以来的观点,也是说烂了。顺便说的是,与大众不同,实业界对银行业的态度则迥然不同:参股、并购、控股……
@这世界没有小清新: 你这假设根本胡扯,不良率百分之十?你以为银行都是你家门口的小额贷款公司吗?
请回小学三年级重新培训阅读能力
昨天在被窝里和 @超级鹿鼎公 的聊天记录?
被窝里定三分天下
@燕山野人: 不能这样计算,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坏账引起资本充足率不够,需要配股才能支撑巨大的账面资产,这样就会滩薄股本,汇丰和渣打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而恒生银行相反,保持高得惊人的资本,恒生所以在港股银行享有高溢价。很多人只看到优先股可以加大杠杆,但没有看到优先股会滩薄股本,很多投资银行股的人...展开
看不懂的样子@燕山野人: 不能这样计算,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坏账引起资本充足率不够,需要配股才能支撑巨大的账面资产,这样就会滩薄股本,汇丰和渣打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而恒生银行相反,保持高得惊人的资本,恒生所以在港股银行享有高溢价。很多人只看到优先股可以加大杠杆,但没有看到优先股会滩薄股本,很多投资银行股的人不去关注资本和拨备,而仅仅盯住账面利润,这是不懂银行,招行如果按照账面利润增长,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应该享有大的溢价,主要就是资本和拨备以及低风险的业务结构,可以持续的贡献资本和股息,而不需要额外配股来增加资本,这就是内生性增长。
学习 唐朝来自雪球2015-11-06 10:02存:关于银行前景的一次聊天记录……唐朝:鹿公,你随便拿一家银行报表,假设个极度恐怖的不良率,然后假设个回收率,试试看能对银行净资产造成多大伤害?我随口拿据说最可怕的民生举例(没开电脑,记忆数据,希望没有错):三季报公司贷款1.2万亿,个人贷款0.75万亿,拨备前利润700多亿,公司净资产2900亿。假设公司贷款10%坏账,坏账损失70%,个人贷款5%坏账,坏账损失50%,假设这些不良三年内全部爆出来,之后的“干净”银行按照1.2倍市净率估个值,再对照当前市值,看看恐怖不?(备注,当前民生h约0.8倍市净率)目前市场恐惧的,是爆发的不良与息差之间的不匹配,忘记了银行只有在不良超过之前的估计值时,才会“意外”受损,而只要不良到了新的高度(哪怕是10%),银行贷款的定价水平也会跟着变的。皮条客不剥皮,那是不可能的。至于你前面说的拨备率的问题,拨备本就是逆周期管理工具,拨备就是供这个时候用的,需要的话,拨备监管要求降到100%~70%之间,也不意外giftone:坏账率30%呢?是什么情况?唐朝:嗯,那就死定了。四大行当出纳,地方政府和国企借到就是大爷,银行技术性破产的时代,不良率最高到过24%鹿公:那时候的资产跟现在比,扩大多少倍,你还想扩大多少啊,学津巴布韦吗?唐朝:这不是扩大多少倍的问题,是贷款的审核条件天差地别。我坚信,目前上市银行的整体不良,决然到不了10%,这就是我坚持持有民生h和招行h的底气。鹿公:我们银行业的问题如果光是坏账,俺认为问题也是不大,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坏账叠加利差缩小,坏账现在在陆续爆出来,利差1季度你可以看到会怎么缩小唐朝:银行的贷款定价原则可以简单理解为:资金成本+预期不良率+预期利润。对息差大小的认识,根子上还是对资金供求关系的判断我认为,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资源,在可见的将来,资金依然是供不应求而不是供大于求。鹿公:呵呵,所以我们的分歧可以集中到一点上,安全回报的收益是供大于求还是供不应求。如果供不应求,SHIBOR怎么会在短短的一年内跌掉30%唐朝:这是供求程度的变化,供求差没有以往大了,这是事实,但银行新发放贷款依然是银行占据主动地位,是供不应求,这也是事实。
不能这样计算,银行业最大的问题坏账引起资本充足率不够,需要配股才能支撑巨大的账面资产,这样就会滩薄股本,汇丰和渣打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而恒生银行相反,保持高得惊人的资本,恒生所以在港股银行享有高溢价。很多人只看到优先股可以加大杠杆,但没有看到优先股会滩薄股本,很多投资银行股的人不去关注资本和拨备,而仅仅盯住账面利润,这是不懂银行,招行如果按照账面利润增长,看起来合理,但实际上应该享有大的溢价,主要就是资本和拨备以及低风险的业务结构,可以持续的贡献资本和股息,而不需要额外配股来增加资本,这就是内生性增长。
@国产巴菲特: 绝大部分股民都不懂企业,对银行业的认知只能通过媒体、传说、意淫来实现,企业家与银行业同属实业界,自然是懂的股民的投资业绩公开数据:八亏一平一赚,所以大部分人的判断是错误的
@四十八六买过中石油: 所谓银行坏账的问题,纯是个伪命题,都说烂了;我的观点是:由于市场的群体性偏见,使得大众都不愿碰银行股,导致银行股股价长期低迷,(此处类似蛋生鸡,鸡生蛋),股价的低迷又促使人们去思考原因,于是找到了“罪魁祸首”——坏账!——这是我多年以来的观点,也是说烂了。顺便说的是,与大众不...展开
绝大部分股民都不懂企业,对银行业的认知只能通过媒体、传说、意淫来实现,企业家与银行业同属实业界,自然是懂的股民的投资业绩公开数据:八亏一平一赚,所以大部分人的判断是错误的
@唐朝: 财新今日称,7家上市银行或将被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包括五家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看本文发出时间和这段话【拨备本就是逆周期管理工具,拨备就是供这个时候用的,需要的话,拨备监管要求降到100%~70%之间,也不意外】当然,今天的消息是微调,只是跨出一小步,我们需要知道...展开
对老唐来说是好事,招商银行h和民生银行h,多留存点利润以后再分,相当于所得税延迟了。
假设你的观点:“未来资金依然是供不应求而不是供大于求”是正确的但贷款的结构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也就是重化工业阶段的高密度资本投资的国企比重在大幅降低(尤其是去产能去刚杠杆后);面对大量的中型、小型民营企业的业务,这些大行基本就不会也不能有所作为。国际化是四大行的优势,但也刚刚在布点阶段。所以呢,分析银行还是分为四大行、全国性的股份制和城商行三个层次比较合适。有希望的是中间的股份行。
平安银行的2015年报,拨备率为165.86%,只比现在的规定高15.86%。平安银行给人的印象就是属于,埋头于野蛮成长的那一类。看来平安的野蛮,还是另有底气的;不仅仅是有中国平安的靠山。
继续讨论这么无聊的问题,无任何现实意义。就算最差的结果降临,恐怕是我等这辈子最大的机会。无数据,不如好好休息!
贷款感觉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关键是银行敢放吗
,
现在黑银行的标准姿势就是之谈最坏可能性,不跟你算数字。所以,银黑一般都是不理性的,不可说服的。
这是最靠谱的持有银行的理由
@波罗蜜多: 最好拨备能调成负值,银行永赚不亏。
那是不可能滴。巴塞尔协议中坏账损失率的标准数据是45%,拨备率的极限不可能低过50%
最好拨备能调成负值,银行永赚不亏。
@唐朝: 说明你没看主帖
,主贴首发的时候看的,忘了这个数字了嘿嘿。要真到24那还不得卖房买银行啊
这,是准备迎接坏账的洪峰到来吗?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1840600-8030 / jubao@xueqiu.com 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指引
© 2017 XUEQIU.COM北京雪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957京ICP证100666号京ICP备10040543
证券业协会会员单位(代码817027)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字第086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