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听说
@金石杨天南 兄翻译的
《 巴菲特之道
》 第3版即将上市时
, 老唐很是期盼
。 想看看伴随着时间的推移
, 作者又加进去一些什么新的思索
, 想看看由成功的投资家翻译的投资书籍
, 和学院派翻译的会有什么不同
。 激动和忐忑中收到了书
。 出乎意料的是
, 老唐无法做出对比
。 原因是
, 之前的版本
, 老唐根本没有看过
。 之所以有看过的错觉
, 是书架上曾经读过的两本书造成的
: 一本是该作者写的
《 巴菲特的投资组合
》 , 另一本是玛丽.巴菲特和大卫.克拉克合著的另一本
《 巴菲特之道
》 。 虽然身处美剧
《 绝命律师
》 和国产剧
《 平凡的世界
》 的干扰中
, 老唐还是忙里偷闲地将这本书读了两遍
。 一遍阅读和品味
, 一遍做笔记
。 这是一本让人后悔读晚了的书
, 这是一本会让你写满密密麻麻笔记的书
。 这样的书
, 今天不多
。 几天前
, 老唐刚刚看完序言部分
, 还没有阅读到正文时
, 就急不可耐的发帖推荐说
: “就凭前面霍华德.马克斯
、 比尔.米勒
、 彼得.林奇
、 肯尼斯.费雪写的四篇序的内容
, 就足以值回书价了
。 严重推荐
” , 是的
, 今天老唐依然很肯定的说
, 序言部分的价值就已经值回书价了
。 尤其是橡树资本霍华德.马克斯
、 传奇投资家彼得.林奇和肯尼斯.费雪(巴菲特视为老师的菲利普.费雪之子)三人写的序
。 这些序言
, 不是友情推荐
, 而是大师借机阐述自己的投资思想以及对巴菲特理论体系的认识
。 正好
, 这三位和巴菲特走的不是同一条路
, 且都是他们自己道路上的大师
。 一个门派的顶级高手对另一个门派的顶级高手的评价
, 实在不是一般学者所能比拟的
。 从这个角度说
, 说它值回书价毫不夸张
。 这本书很有意思
, 厚厚一本
, 但其实正文部分不算夸张
, 只有267页
。 厚的原因
, 是有10篇序
。 除了天南兄的自序
、 上面四位大师级人物写的序以外
, 还有5位国内成功投资人写的序
, 他们分别是
: 李剑
、 一支花蛤
、 陈理
、 杨宝忠
、 张可兴
。 这五位
, 除了杨宝忠先生老唐知之甚少以外
, 其他四位都在雪球
。 序言的内容老唐就不剧透了
, 只告诉大家
, 老唐仅序言部分做的笔记如下图
( 别讨清晰图
, 不给
) :
内容不说了
, 倒是有个问题挺令人深思的
。 包括天南兄以及五位写序的投资高手
, 基本都提到了他们是在1995~1997年间
, 偶遇这本书的
, “犹如一道闪电
” , 整个投资体系瞬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后来
, 发生了什么
? 看看今天这些写序的人的生活就知道了
, 十几年后
, 沿着这本书指出的体系前进的他们
, 基本都实现了财务自由
, 进入了为兴趣工作的境界
。 在那个时间遇到那本书
, 从而被改变了命运的人
, 除了他们
, 雪球还有不少
, 名字就不一一列举了
。 现在问题来了
? 1995年~1997年
, 市面上一定还有其他投资理论类书籍出售
, 当时读过它们的人
, 今天在哪里
? 老唐孤陋寡闻
, 没听说几个沿着那条路走到今天依然成功的人
。 老唐只知道
, 自己在1995年
, 正在苦读许沂光的
《 风险投资实用分析技巧
》 、 约翰.墨菲的
《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
》 、 《 日本蜡烛图技术
》 ( 作者忘记了
) 、 江恩理论
、 波浪理论
、 趋势线理论
, KDJ分析
、 MACD分析
、 布林线分析
…… , 结局大家都已经晓得了
, 破产了
。 同期学习这些的
, 最终有没有成功的呢
? 可能也许大概或许有吧
。 有没有象学习巴菲特路线这样批量成功的呢
? 没有
, 没听说过
。 一条是无数前辈实践过的可复制的道路
, 一条是无数白骨展示的危险重重的道路
。 怎么选
? 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 真的吗
? 又好像不是
。 直至今日
, 在这个号称
“聪明投资者都在这里
”的雪球网上
, 最受欢迎的干货是什么
? 是明天什么会涨
, 是下周什么是热点
, 是哪只股票已经收集筹码完毕
、 只待拉升
…… 。 没有不敬的意思
, 分享这些东西的朋友
, 付出的也是心血
, 应该收到敬意
。 但追捧者有没有想过
, 为什么今天我们看到的世界范围内的或者天朝范围内的成功者
, 绝大多数走的不是这条道
? 他们都在这个
“不合适巴菲特道路的A股市场
” , 选择并成功地实践了巴菲特的道路
。 老唐的观点
: 如果自认资质不是万里挑一
, 还是建议走走绝大多数成功者踩出来的平坦大道
, 虽然无聊
, 不够刺激
, 但有钱收啊
! 当然
, 来市场是for funny不是for money的
, 可以例外
。 如果你有那么点儿想走有钱收的坦途
, 或者哪怕只是想看看它究竟是什么样子
? 打开钱包
, 咬咬牙
, 掏出四五十元
, 拼了
, 来一本
《 巴菲特之道
》 。 这本书
, 不是仅仅介绍理念或者讲巴菲特人生故事那么简单
。 正文部分分了8章
, 其中第2章挖掘了巴菲特投资理念的变迁轨迹
, 展示了如何从格雷厄姆的烟蒂投资
, 一步步进化到今日的巴氏风格
, 期间哪些理论
、 哪些人
、 哪些投资经历
, 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 巴菲特说他的身上有85%的格雷厄姆
, 老唐一直理解的不够清楚
, 认为可能是巴菲特谦虚
, 或者是因为是早期的表达
。 读过本章后
, 老唐觉得巴菲特不是谦虚
, 费雪和芒格的影响的确很大
, 但那只是深化或细化了格雷厄姆思想
, 并不是跳出格雷厄姆的理论框架
。 从这个意义上说
, 85%格雷厄姆
, 不夸张
。 第2章不是最重要的
, 老唐觉得本书的精华在第3
、 4
、 6章
。 第3
、 4两章
, 不仅详细的阐述了巴菲特购买企业的4个维度12条准则
, 并用了9个巴菲特真金白银下注的案例
, 挖掘了巴菲特在做出这些投资决定时的思考和计算过程
。 这部分
, 已经脱离了单独阐述理念的境界
, 进入了操作手册的层次
。 第6章
, 是谈论在面对市场波动的时候
, 参与者常见的心理误区
, 以及如何改变或利用这些心理误区的
。 如果你能够回忆起巴菲特的一句名言
: 投资只需要学习两门课
, 一是分析企业价值
, 二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
。 你自然就知道
, 为何3
、 4
、 6三章如此重要
。 第7章
, 老唐觉得算是第6章的延续
。 不懂为何要分成两章
, 而且很不幸
, 第7章236页全页都没读懂
。 后面再向各位前辈请教
。 绝没有说第5章不重要的意思
。 第5章是谈如何建立自己的组合
, 多少只股票合适
, 为什么
, 决定的标准和流程是什么
。 很意外的是
, 居然还有谈凯利公式的
! 如果说3
、 4章是谈买什么的问题
, 那么第5章就是谈买多少的问题
。 重不重要
? 老唐重读了一遍自己写的感想
, 广告味十足
。 但实在没办法了
, 它确实就是这么好
( @华章书院 如果有意付点广告费的话
, 请一定一定不要不好意思
) 。 但必须提醒
, 读这本书
, 不能让你成为巴菲特
, 它顶多也就扩大了你在投资的道路上获胜的概率而已
, 不要寄希望一夜改变命运
。 前面那些写序的高手
, 也是用了十来年才自由了的
。 最后提醒一句
: 巴菲特从掌控资金10.5万美元的时候
, 就采用并实践着书中谈到的这些理念
, 从而由此积累出巨大财富的
。 不是先搞趋势技术
, 挣了大钱以后转向这条道路的
。 附上老唐笔记全图
, 反正老唐是这么仔细的读了
, 是否值得你花几十元加几天时间
, 自己判断
。 再说一遍
, 别要清晰图片
, 不会给的
, 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