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经济学的流派 (2010-05-14 14:14:21)
正如以对上帝的信仰程度可以将人分为四类
: 完全相信从不怀疑
; 非常相信偶尔怀疑
; 半信半疑
; 完全不信
。 经济学也可以依据对
「 无形的手
」 的相信程度划分为四类
: 奥地利学派
; 芝加哥学派
; 凯恩斯主义
; 马克思主义
。 几大流派的思想都继承和发扬于现代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的
《 国富论
》 。 《 国富论
》 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并提出了
「 无形的手
」 。 从经济角度
, 斯密认为
: 只关注自己所得的自私个体
, 受
「 无形的手
」 引导
, 可以带来他所没想到的社会财富
。 「 我们的晚餐
, 不是因为屠夫
、 酿酒师和面包师的善心
, 而是因为他们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 对于政治体制
, 斯密这样描述
「 每个人
, 只要他不去破坏公正的法则
, 都有按照自己的方式获取自身利益的完全自由
, 都有携其产业和资本与其他任何人或统治者展开完全竞争的自由
」 。 依据此
, 斯密提倡自由贸易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
。 对于君主或政府
, 斯密认为
, 君主和政府只需做好三件事
: 1.保护社会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 2.尽可能保护社会任何成员不受其他任何成员的侵犯或压迫
, 即设立完全公正的司法机构
; 3.建立和维护个人或小团体不感兴趣投入的某些必要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机构
。 以上思想演化为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主要思想
。 在相信自私有利于社会这一点上
, 两个学派是共通的
。 区别在于芝加哥学派认为政府应该做好斯密所说的三件事
, 并负责维护货币的稳定
。 而奥地利学派更为激进一些
, 他们认为
, 包括国防
、 司法和货币都可以由市场自由竞争提供
。 他们认为最理想的货币是100%的金本位制
。 除了中央银行提供信用货币和使用100%的金本位货币之争外
, 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还有两个重大分歧
: 1是方法论的分歧
。 芝加哥学派认为
「 不存在确定的知识
, 只有被检验的假说
」 。 任何理论都必须经事实验证
, 理论上有被证伪的可能性但没有被证伪
, 说明理论是有效的
, 一旦被证伪
, 理论就需要推翻和发展
; 奥地利学派则认为
, 经济科学应该采用极端的演绎推理方法
。 首先建立首要原理
, 而后利用演绎推理即可
, 不需要经验和事实的帮助
。 「 经济学的定律不是来自对事实的观察
, 而是来自于基于人类根本行为的演绎推论
」 。 奥地利学派认为
, 人类行为的不确定性大过因果关系
, 因此很少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
, 事物的特征也难以被辨别清楚
。 在此基础上
, 奥地利学派全面否定中央计划经济的可行性
, 最大限度的抨击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涉
。 2是对于大萧条的解释
。 奥地利学派认为
, 处于生产前端的资本品受错误的货币政策影响
, 产生了比处于后端的消费品更快的增长
。 当货币政策不可持续时
, 危机必然发生
。 这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周期
。 芝加哥学派认为
, 实践中不存在奥地利学派所说的资本结构
。 大萧条的根本原因
, 是因为在此之前的美联储实施了错误的紧缩政策
, 导致了货币体系崩溃
。 总结经验
, 大萧条是可以避免的
。 总体来说
, 以上两派共同的地方多过有争议之处
, 他们共同的敌人是凯恩斯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 凯恩斯主义对
「 无形的手
」 的信仰摇摆不定
。 他们相信
「 无形的手
」 经常起作用
, 但同时提出了
「 市场失灵
」 学说
。 认为市场有的时候是无效的
。 在市场无效的时候
, 政府应该采用财政或货币政策
「 逆周期熨平市场波动
」 , 在政策起到作用后
, 退出干预
, 让
「 无形的手
」 继续主导
。 翻译成指导行动的语言
: 当私人部门陷入经济不景气时
, 政府应当有更多的支出
; 当私人部门经济过热时
, 政府应该减少支出
。 其总体思想是
: 宏观层面上
, 主张加强干预实施大政府政策
。 在微观层面上
, 主张相对的个人自由和自由放任
。 斯密在
《 国富论
》 中提出劳动价值论
, 攻击地主阶级
, 认为政治家
, 音乐家
, 演员等人是非生产性
、 无关紧要的职业
, 将生产划分为为利润的生产和为使用的生产
。 这些思想经过马尔萨斯
、 李嘉图和穆勒发展为劳动价值理论
、 生存工资铁律和敌对性分配政策
, 并最终成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和危机理论的来源
。 他们认为
, 利润的增加只能以牺牲工人的工资为代价
, 让工人的工资趋向于维持生存的标准水平
。 马克思认为竞争是一记铁拳
, 打碎了工人阶级的梦想
, 使工人阶级的生存条件变得恶化
。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
, 面对危机和不平等
, 解决的方法就是彻底革命
。 当然
, 事实证明
, 革命后建立的公有制
, 是将原来劳动者可以售与无数家公司的劳动力
, 变成只能售与一家超级公司
( 政府
) , 消费者可以面对无数家公司的讨好而挑剔
, 变成了只能面对一家超级公司
( 政府
) 而顺从
。 在经济学领域内
, 马克思主义已经事实破产
, 苏联和中国的实验史无情的粉碎了其理论基础
。 今天
, 世界还剩下北朝鲜
, 古巴
, 委内瑞拉等为数不多的几个马克思主义实验室了
。 从界定政府权力来说
, 马克思主义是主张政府包办一切
, 扼杀所有市场自由
; 凯恩斯主义主张政府根据情况
「 灵活
」 干预市场
; 芝加哥学派主张政府仅限于干好已界定的几件事
; 奥地利学派让政府滚蛋
。 包办一切已经被证明是恐怖和悲剧的
, 滚蛋又不甘心且没有成功案例
, 于是世界总是在凯恩斯和芝加哥之间摇摆
。 经济学博大精深
, 本文只是自己粗浅的认识
, 必定有很多疏漏和错误之处
, 各家门派的高手若不小心经过
, 请不吝赐教
。 ~~~~~~~~~~~~~~~~~~~~~~~~~~~~~~~~
原文链接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86979a0100i9op.html想起把本文捞起来
, 一者是正好今天在看
《 凯恩斯大战哈耶克
》 ; 二者是因为
@唐史主任司马迁 兄的一段精彩评论
, 让老唐顺带关注了一下关于救市的雪球争论
。 说到底
, 救市之争
, 依然是凯恩斯与哈耶克的思想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