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发表于昨天出版的
《 证券市场周刊
》 ) 财报数据显示
, 贵州茅台实际市场销售情况已经明确反转
, 且在高端白酒市场上的占有率进一步提升
。 展望2015年
, 公司的经营目标却明显低调
, 或许是为即将开始的股权激励作铺垫
。 本刊特约作者 唐朝/文
市场也许已经预料到了会很好
, 但一定没有预料到会这么好
! 2014年3月28日
, 笔者在
《 证券市场周刊
》 发表了名为
《 2014
, 茅台的倒春寒
》 的文章
, 提出
“对于茅台公司而言
, 民间消费的春天来了
, 但首先要面对的
, 却是因2013年高基数带来的倒春寒
……短暂的寒流后
, 紧接着是明媚的春天
……2014年-2018年
, 公司很大概率将重演2008-2012年四年的高成长的故事
”的看法
。 2014年5月16日
, 依然是在
《 证券市场周刊
》 , 笔者发表了名为
《 贵州茅台
, 销售的喜与报表的悲
》 , 指出
“未来三四年内
, 贵州茅台将迎来市盈率和净利润共同增长
、 推动股价上升的戴维斯双击行情
” 。 一年过去了
, 伴随着2014年报以及2015年一季报的公布
, 贵州茅台
( 600519.SH
) 的股价创出历史新高
。 我们需要再次审视一下公司发生了哪些变化
。 2014年公司实现酒业销售收入315.73亿元
, 实现净利润153.49亿元
, 同比分别增长2.11%和1.41%
。 201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5.45亿元
, 实现净利润43.64亿元
, 同比分别增加14.69%和17.99%
。 笔者在拙作
《 手把手教你读财报
》 一书中
, 曾对上年度茅台财务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 那么
, 最新的年度财报数据背后
, 又隐藏着些什么秘密呢
? 强者恒强 茅台实际市场销售情况已经明确反转
。 这一点
, 被上市公司利用预收款的调节作用平滑掉了
。 如果剔除预收款的影响
, 将能够更直观的看到实际销售的变化趋势
。 我们用
“营业收入+
( 期末预收款-期初预收款
) /1.17
”来展示剔除预收款影响后的实际销售
。 计算结果如图
。 图1
: 剔除预收款影响的季度销售数据图
 财报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实际市场_files/14cef81dbd932d3fed0c1807.png!custom660.jpg)
从图中明显可见
, 本轮危机中
, 茅台的真实销售已经在2014年1季度触底
, 并在2014年4季度创出接近于2013年3季度的销售巅峰
。 要知道2013年3季度的销售额
, 是通过额外释放了3000吨
( 999元/瓶
) 茅台
, “出售
”茅台酒经销权才换来的
。 更喜人的同比增长
, 是2015年1季度
, 其真实销售的同比增长居然高达55%以上
。 在这个所谓的白酒冬天里
, 真是摔碎了一地的眼镜儿
。 再结合全国春季糖酒会经销商座谈记录上
, 多地经销商反应的断货情况
, 以及最近淡季里
, 居然也出现了部分经销商断货的情况
, 我们完全可以大胆推测
: 茅台的春天真的来了
。 春天
, 是行业的春天
, 还是仅仅是强者的春天
? 笔者将最近五年来茅台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
, 与五粮液
( 000858.SZ
) 、 泸州老窖
( 000568.SZ
) 、 洋河股份
( 002304.SZ
) 、 山西汾酒
( 600809.SH
) 四家传统第一集团军白酒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之和进行对比
, 结果显示
: 经历了冬天以后
, 茅台愈发强大了
, 市场占有率强势扩大
。 五粮液
、 洋河
、 泸州老窖
、 汾酒与茅台的差距越来越大了
。 图2
: 茅台与五洋老汾营收
、 利润对比图
 财报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实际市场_files/14cef820fc535d3fe85a2e52.png!custom660.jpg)
很显然
, 茅台的营业收入与其他四家营业收入之和的比率
, 从2012之前的40%左右
, 提升至2014年底的超过70%
; 净利润之比
, 从之前的60%左右
, 飙升至超过136%
。 茅台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 更值得称赞的是
, 在销售增长的情况下
, 广告宣传及市场拓展费用反而从2013年的16.6亿元降至2014年的14.9亿元
, 降幅超过10%
。 对比另一位酒业巨头五粮液
, 茅台的销售费用不足后者的40%
, 但对应的营业收入是后者的150%
, 这可能就是品牌拉力的不同吧
! 即使合并管理费用一起看
, 茅台合计约50亿元
, 占当年营收的不足16%
。 五粮液合计63亿元
, 占当年营收的30%
。 差距很惊人
。 显然
, 茅台的管理层清楚的感受到了春风拂面
。 在2014年财报中
, 董事会这样描述对2015年的展望
: “2015 年将是白酒行业发展困难较多的一年
, 也是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的一年
” , 用了相对温和的
“较
”字
。 对比2012年财报对2013年的展望
: “2013年政策压力加大
, 各种危机事件频发
, 白酒行业产能过剩
、 市场需求及价格下跌
、 库存增高等日益显现
, 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
, 白酒行业高景气增长态势结束
, 将进入中低速发展的调整期
, 行业周期性波动和政策层面限制对白酒行业的调节将在 2013 年完全显现
。 白酒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 ” 以及2013年财报对2014年的展望
: “从政策方面看
, 对酒类产品尤其高端产品的消费限制性政策态势将常态化和制度化
。 从行业发展看
, 目前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中
, 复苏时点难以把握
, 行业未来将会是挤压式
‘缓增长
’阶段
, 即使有所恢复
, 也难以再现高增长
, 预计 2014 年将是白酒行业发展更加困难的一年
” 。 从展望对比中
, 我们能明显感觉到茅台管理层在2014年末
, 对于市场和未来
, 开始展示积极乐观的一面了
。 保守的业绩预测 在情绪转乐观
, 且已知1季度销售极好的情况下
, 管理层却作出了
“预计公司 2015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1%左右
”的经营计划
。 这又如何理解呢
? 公司的确做出了2015年普通茅台不增量的承诺
, 这是意图在2015年回报风雨同舟的经销商了
。 但即便在普通茅台不增量的情况下
, 春节前后多地断货的年份酒
, 仍可能给茅台带来部分增量
。 又或者忽略掉年份酒的增长
, 公司2015年的重头戏
“酱香系列酒
” , 已经单独成立了赖茅酒业和酱香酒营销公司
, 隆重推出
“一曲三茅四酱
” ( 贵州大曲
、 华茅
、 王茅
、 赖茅
、 汉酱
、 仁酒
、 王子
、 迎宾
) , 并计划在2015年获取超过25亿元的营收
, 这将带来约15亿元的营收增长
。 由于1季度系列酒增长迅猛
, 销售额同比增长高达137%
。 对于系列酒全年完成15亿元营收增长
, 有理由持乐观态度
。 所以
, 仅仅确定的15亿元系列酒营收增长
, 相对于公司总营收而言
, 也应该有近5%的增长
。 系列酒是2015年的重头戏
。 2014年财报中
, 公司首次提出了
“做强茅台酒
, 做大系列酒
”的战略定位
。 这当中既有公司对未来白酒消费将向大众消费发展的战略预判
, 也有飞天茅台的旺销使企业有能力
、 有可能将资源向系列酒倾斜的原因
。 更重要的是
, 自公司2011年开始大规模扩张系列酒产能以来
, 2014年首次遇到了销售的大幅度下挫
( 见表1
) 。 表1
: 系列酒产销困境简表
 财报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实际市场_files/14cef8256c830c3fd5fc93b1.png!custom660.jpg)
截止2014年底
, 酱香系列酒配套技改投入已经完成66%
, 301车间技改项目已经完成99%
。 伴随着这两个项目的陆续完工
, 2015年系列酒的产量还将进一步提高
。 系列酒一方面面临销售压力
, 一方面也从量的角度具备了大展拳脚的可能
。 因此
, 系列酒必将从2014年以前的
“搭头
”角色
, 升级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增长力量
。 那么
, 在最低可能达到约5%的增长情况下
, 为何公司管理层仅仅提出1%的低增长目标
? 笔者猜测
, 可能与公司即将展开的股权激励方案有关
。 公司曾在2014年7月公告称
, 将于 2017 年 12 月底前实施对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团队的股权激励
。 从流程和时间上推算
, 至迟2016年底前
, 方案应该会诞生
。 那么方案的参照基数
, 只能是2015年的营收和利润
。 对于在茅台工作和奋斗了大半生的管理层和核心技术团队
, 这可能将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一笔收入了
。 为此
, 有控制2015年营收和利润基数的打算
, 可以理解
。 作为股东
, 笔者也期盼股权激励早日出台
, 让整个核心团队
, 包括已经75岁高龄
, 为茅台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季克良老先生
, 有机会参与分享企业增长的财富中去
。 管理层持股与不持股的不同
, 可以参照近几年五粮液与洋河的发展轨迹
。 股权激励的出台
, 让核心团队与股东利益同心
, 这是推动茅台继续高速成长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 这份财报
, 也有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 分红方案
。 截至1季度末
, 茅台持有现金超过280亿元
, 2015年计划新增投资47.6亿元
, 公司却仅仅拿出50亿元进行红利分配
, 大量资金低效沉淀
。 受地理条件所限
, 茅台的扩张除了中华村以外
, 在可见的未来
, 并没有新区域可供扩张
。 而茅台每年将产生至少150亿元以上的现金
。 这部分现金如何处理
, 分红
、 多元化还是继续支持本地银行
? 这将决定茅台产能达到天花板以后
, 企业价值的多寡
。 当然
, 这一天还比较远
。 看一组最近五年存货中的自制半成品数据
, 可以让我们畅想一下茅台未来几年的成长空间
。 自制半成品
, 指茅台的基酒
, 它将在酒库里存放四年后变成可售商品酒
。 表2
: 自制半成品库存 单位
: 亿元
 财报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实际市场_files/14cef82960530d3fe0cf2305.png!custom660.jpg)
这个数据告诉我们
, 2014年
, 公司从2010年价值35.8亿元的自制半成品里
, 拿出20亿元左右灌装销售
, 换回超过300亿现金
。 然后又生产了超过46亿元基酒
, 放回酒库
。 可以想见
, 到2018年
, 公司就可以从今日的112.4亿元自制半成品里
, 拿出50亿元
、 80亿元甚至更多来灌装销售
, 届时将换回多少现金呢
? ~~~~~~~~~~~~~~~~~~~~~~~~~~~~~~~~~~~~~~~~~~~~~~~
注
: 本文源自周二早上发在雪球的
“茅台财报印象
”一文
http://xueqiu.com/8290096439/41374969稍微理了理
, 发表于昨天出版的
《 证券市场周刊
》 。 关于老唐对免费分享或收费分享的看法
, 可点击
http://xueqiu.com/8290096439/37788297其他发在雪球的
、 和茅台相关的文章链接
, 可点击
http://xueqiu.com/8290096439/37593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