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茅台营收增幅不如价格上调幅度的主因不是年份酒的萎缩 昨天下午,@董宝珍 兄打来电话,表达了其”上半年普茅销量其实是大增,仅仅因为年份酒的大幅萎缩,才造成上半年茅台营收增幅未... - 雪球

茅台营收增幅不如价格上调幅度的主因不是年份酒的萎缩

昨天下午 @董宝珍 兄打来电话 表达了其上半年普茅销量其实是大增 仅仅因为年份酒的大幅萎缩 才造成上半年茅台营收增幅未达调价幅度的观点 非常感谢董兄的分享 并感谢董兄发来了有关茅台年份酒的相关资料

结合年份酒资料和财报数据 我进行了一些假设和推论 得出一个结论 年份酒销量萎缩 导致营收增幅不如价格上涨幅度的观点与财报数据不吻合

以下是我的推论 基本上是纸上谈兵 盲人摸象 意在抛砖引玉 希望雪球上众多茅台股东 一起摸象 让半遮面的茅台销售数据 能在雪球上逐渐清晰起来 若您发现了我推演的错误 烦请毫不客气的指出 先行感谢

1.董兄提供的资料显示 去年年份酒月均销量约50吨 月均销售额约5~6亿 经销商提供的估计是含税价 就按照每月不含税5亿估算 ——备注 此数据真实性 在下无法确认 以下推论均在此基础之上 请各位看官注意 顺便 若哪位有不同版本的数据告知 不胜感激——茅台公司去年上半年共计销售茅台酒122亿 若年份酒占30亿 则普茅为92亿

2.极端假设 今年上半年年份酒销量为零 意味着134亿茅台酒销售收入全部为普茅完成 若今年普茅和去年上半年价格相同 则量增加为45%以上 134/92=145.6% 若按照今年上半年普茅价格同比提高32%测算 量的增幅也在10%以上(134/92*1.32=110%)

3. 由于茅台酒的生产原料和工人工资等 没有在今年进行下调

因此 若量的增幅在45%以上 则营业成本应该增加45%以上 量的增幅在10%以上 营业成本的增幅也应该在10%以上

4. 事实上 今年茅台酒的营业成本不但没有增加 反而从7.88亿降为7.27亿 降幅7.7%

5. 上半年茅台酒收入134亿 去年茅台酒收入122亿 同比增长9.8% 营业成本同比降低7.7%——在这组数字下 我假设去年上半年茅台酒总销量为7000吨上下 本来我的推测是8000吨上下 中午和@有智思有财 兄沟通后 认为他的7000吨上下的数据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 此话题回头另表 分别按照a.年份酒销量和去年相等 b.年份酒缩量30% c.年份酒缩量50% 三种情况做了个模拟

a.年份酒销量和去年相等 普茅缩量8% 涨价22.9% 收入及成本数字可吻合

b.年份酒缩量30% 约少9亿收入 则普茅需多完成21亿收入 总量减少7.7% 除去年份酒缩量100吨 普茅量则应萎缩约6.4% 涨价31.2% 则收入成本数字吻合

c.年份酒缩量50% 少15亿收入 则普茅多完成27亿收入 总量减少7.7% 除去年份酒缩量150吨 则普茅同比减量约5.8% 需涨价37.3% 成本收入数字能吻合

6. 因此 从上面的模拟可以看出 今年上半年年份酒销量 即便有缩量 也应该在30%以内 30%以上的缩量 必需伴随着普茅32%以上的价格上调才有可能 而我们知道 由于今年上半年计划外出厂部分价量萎缩 整体的真实出厂价绝无可能同比高三成以上

7. 因此 说年份酒销量萎缩三成以上 并将其视为上半年茅台销售收入增幅小的主要原因 是错误的

8.对于名义出厂价上调32% 而收入仅出现个位数增长现象 合理推测是 去年普茅的真实出厂价远比名义出厂价高 这个问题周六已经行文阐述了 不在此处啰嗦了
转发收藏
27 转发 · 94 评论 · 1 赞举报

全部评论(94)

HindSight后视镜2013-09-05 16:45
@唐朝: 是。一方面是提价的能力,另一方面,茅台连续扩产多年,尤其是自零八年大容器自动勾兑技术公关成功后,产量上的比较快。假如这个价位面对的民间需求只有这么如今大,那就意味着随着放量,出厂价还得倒退,从而带来毛利率和净利率的降低。这大约是市场的主要担忧。
是这样。只能等终端需求来证伪或证真了。
唐朝2013-09-05 16:39
@HindSight后视镜: 但现在销量还算稳定,说明其他需求的潜力也上来了。市场担心的估计是没有了三公的支持,茅台的提价能力丧失吧。
是。一方面是提价的能力,另一方面,茅台连续扩产多年,尤其是自零八年大容器自动勾兑技术公关成功后,产量上的比较快。假如这个价位面对的民间需求只有这么如今大,那就意味着随着放量,出厂价还得倒退,从而带来毛利率和净利率的降低。这大约是市场的主要担忧。
HindSight后视镜2013-09-05 16:35
@唐朝: 我个人的看法是:三公的份额,从零售价看可能更合适。零售价腰斩,正好说明三公以前占比的确很大。
但现在销量还算稳定,说明其他需求的潜力也上来了。市场担心的估计是没有了三公的支持,茅台的提价能力丧失吧。
唐朝2013-09-05 16:30
@HindSight后视镜: 从上半年情况看,似乎三公占比确实没那么大。现在风头依然很紧,但茅台额外放量2000吨后,一批价依然比较稳定,也说明市况不差。
我个人的看法是:三公的份额,从零售价看可能更合适。零售价腰斩,正好说明三公以前占比的确很大。
HindSight后视镜2013-09-05 16:27
@唐朝: 关键还是需求,就目前看经销商依然是有利润的,虽然相比前几年薄多了。现在的经销商是挣着小钱保着资格,期盼着迎来新的好日子。如果连续两三年都是这样的小钱,可能信心就不在了。说到底,还是信茅台是官爷才喜欢的东西?还是官爷的优先喜欢权靠边了,其他人才有机会喜欢?
从上半年情况看,似乎三公占比确实没那么大。现在风头依然很紧,但茅台额外放量2000吨后,一批价依然比较稳定,也说明市况不差。
唐朝2013-09-05 16:25
@HindSight后视镜: 恩,有道理。前几年的好行情把淡季的概念模糊了。另,如果今年上半年销量下滑在6%左右,说明今年上半年计划外的量也不小,经销商其实并不保守悲观。兄以为如何。
关键还是需求,就目前看经销商依然是有利润的,虽然相比前几年薄多了。现在的经销商是挣着小钱保着资格,期盼着迎来新的好日子。如果连续两三年都是这样的小钱,可能信心就不在了。说到底,还是信茅台是官爷才喜欢的东西?还是官爷的优先喜欢权靠边了,其他人才有机会喜欢?
HindSight后视镜2013-09-05 16:16
@唐朝: 兄台的第一点看法,可能有一定道理,我提不出更新的看法。至于淡季,前几年的茅台,算是没有淡季之说,当然,可能是畸形的。而事实上气温高了,白酒的消费量自然降下来,才是正常的状态。
恩,有道理。前几年的好行情把淡季的概念模糊了。另,如果今年上半年销量下滑在6%左右,说明今年上半年计划外的量也不小,经销商其实并不保守悲观。兄以为如何。
唐朝2013-09-05 16:11
@HindSight后视镜: 我认为到二季度发现不如预期,缩手缩脚,概率不大。可能是茅台采取了控量的措施,所以才有了一批价的触底回升。另外,二季度历来是淡季,我觉得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每年的二季度都是淡季啊。
兄台的第一点看法,可能有一定道理,我提不出更新的看法。至于淡季,前几年的茅台,算是没有淡季之说,当然,可能是畸形的。而事实上气温高了,白酒的消费量自然降下来,才是正常的状态。
HindSight后视镜2013-09-05 16:07
@唐朝: 报表数据显示如此,那么推测可能1.一季度气温低,历来是白酒旺季,二季度则历来是白酒淡季;2.一季度渠道仍对春节旺季保有希望,资金压力也不明显。到二季度时,发现旺季远不如逾期,加上钱紧,便缩手缩脚了。这样,我认为可以解释一季度舆论环境恶劣,销量反而同比稳定,二季度情况反而还要恶化。...展开
我认为到二季度发现不如预期,缩手缩脚,概率不大。可能是茅台采取了控量的措施,所以才有了一批价的触底回升。另外,二季度历来是淡季,我觉得这个理由不成立,因为每年的二季度都是淡季啊。
唐朝2013-09-05 16:00
@HindSight后视镜: 一季度茅台的营业成本只下降0.19%,照兄这么分析,岂不是一季度三公、塑化剂、一批价下跌最厉害的时候,茅台的同比销量反而稳定,二季度销量同比加速下滑?
报表数据显示如此,那么推测可能1.一季度气温低,历来是白酒旺季,二季度则历来是白酒淡季;2.一季度渠道仍对春节旺季保有希望,资金压力也不明显。到二季度时,发现旺季远不如逾期,加上钱紧,便缩手缩脚了。这样,我认为可以解释一季度舆论环境恶劣,销量反而同比稳定,二季度情况反而还要恶化。这是我个人看法,不知兄台怎么看这个问题?另外,如果我们注意到一季报的母公司营业成本,会发现,一季度时,股份公司对销售公司的发货,已经同比锐降两成上下了。
HindSight后视镜2013-09-05 15:47
@唐朝: 青城兄,补差价是指补什么和什么间的差价?
一季度茅台的营业成本只下降0.19%,照兄这么分析,岂不是一季度三公、塑化剂、一批价下跌最厉害的时候,茅台的同比销量反而稳定,二季度销量同比加速下滑?
唐朝2013-09-05 09:57
@青城山中鸟: 还是资本兄了解多一些。
确实,资本兄持股茅台十多年,对企业的熟悉度的确令人佩服。
青城山中鸟2013-09-05 09:27
@中国资本市场: 这个补差是这样的:去年3月份茅台就打算提高出厂价格,由619提到819,但当时的社会舆论对茅台提价很不利,公司决定暂缓宣布提价,但公司向经销商说明,今后一旦宣布提价后,要求经销商补齐从3月到宣布提价时这段时间计划内提货的价格差(200元)。9月1日提价后,按照原先的说法,从3月到8月提货的...展开
还是资本兄了解多一些。
如酒人生2013-09-05 02:29
@有智思有财: 而且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明显变化很大的一个东西(1-5增长多少多少,1-6,只多了一个亿),出现变化的原因,往往就在于,你预先假设它“没有太大变化”的东西,发生了变化。六月份是用来干什么的?是用来调整统计口径的。
你以前说的“统计口径”问题,现在总算有点明白了。
groundswell风暴2013-09-05 01:36
@唐朝: 评论已被 唐朝 删除
考虑到毛利率只提高1个点,非常可能真实提价没有名义那么高,
关灯吃牛肉面2013-09-05 01:27
经营上问题也许不大,但体制和管理上的问题很大。
不同意老毛的说法,巴菲特讲过,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技术。他看财务报表,但并不认为那是最重要的。
伴随成长2013-09-04 23:22
@中国资本市场: 这个补差是这样的:去年3月份茅台就打算提高出厂价格,由619提到819,但当时的社会舆论对茅台提价很不利,公司决定暂缓宣布提价,但公司向经销商说明,今后一旦宣布提价后,要求经销商补齐从3月到宣布提价时这段时间计划内提货的价格差(200元)。9月1日提价后,按照原先的说法,从3月到8月提货的...展开
那就是说去年上半年的出厂价是619,而今年上半年是819,价格上调200,但收入只增长了一点,那销量确实大幅下滑了?
唐朝2013-09-04 22:51
@云里雾里瞎折腾: 请教一下各位,茅台上半年生产茅台及系列酒基酒3.5万吨,其中大概能勾兑出多少茅台成品酒?王子酒等不算,单指53度茅台.
茅台不加水,总是酒勾酒,所以除了留固定比例的老酒以外,酒的总数该是基本不变的。但要是单指53度茅台,便有些复杂了。我是按照往年生产比例推算的,即假设生产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去年约2.6万吨销量里,有接近1.6万吨茅台酒,1万吨系列酒。茅台酒占比六成。据此推算出今年2.9万吨左右的可售酒(2009年的产量),大约有1.75万吨茅台酒。但这个假设,在公司单独新增了某种酒的车间,就不太靠得住了——我的思路大体如此,正确与否,我不知,只能等以后的年报出来,慢慢核实。供参考。
唐朝2013-09-04 22:46
@中国资本市场: 这个补差是这样的:去年3月份茅台就打算提高出厂价格,由619提到819,但当时的社会舆论对茅台提价很不利,公司决定暂缓宣布提价,但公司向经销商说明,今后一旦宣布提价后,要求经销商补齐从3月到宣布提价时这段时间计划内提货的价格差(200元)。9月1日提价后,按照原先的说法,从3月到8月提货的...展开
原来如此,非常感谢资本兄的通报
竺西小生2013-09-04 22:45
@中国资本市场: 这个补差是这样的:去年3月份茅台就打算提高出厂价格,由619提到819,但当时的社会舆论对茅台提价很不利,公司决定暂缓宣布提价,但公司向经销商说明,今后一旦宣布提价后,要求经销商补齐从3月到宣布提价时这段时间计划内提货的价格差(200元)。9月1日提价后,按照原先的说法,从3月到8月提货的...展开
转发
























刷刷雪球再下单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1061840600-8030 / jubao@xueqiu.com 侵权及不实信息举报指引
© 2017 XUEQIU.COM北京雪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957京ICP证100666号京ICP备1004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