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老唐,你好!
你的手财让我获益不少,多谢!不过206页的计算问题确实也困惑了我。关于和“股市真规则”上的计算冲突,我也思考了很久,才发现隐藏在其中的问题(虽然不应该在计算细节上太执着,不过作为理论计算还是应严谨讨论)。应该是股市真规则的计算更准确。
我发现的隐藏问题是个什么问题呢?
-----------------
我先复制一下“360百科”里的永续年金的计算公式
如果满足以下条件:
1. 每次支付金额相同且皆为A(Amount of Payment)
2. 支付周期(每次支付的时间间隔)相同(如:年、季、月等)
3. 每段支付间隔的利率相同且皆为i(Interest Rate,根据周期不同,可以为年利率、月利率等)
则永续年金的现值PV(Present Value)计算公式为:
a. 如果每个期间的期末支付,PV = A/i
b. 如果每个期间的期初支付,PV = (1+i)*A/i
例:某人在大学里成立一个慈善基金,本金不动买入年息5%的长期国债,每年年底的利息10万用作学生们的奖学金。此基金的需要存入的本金为P=10万/5%=200万,这也是永续年金的年金现值。
如果要求在期初支付,则年金现值P=A+A/i=200万+10万=210万。
---------------------
注意无论是利率在期末支付还是期初支付,都是推算到现在“今天”这个期初时点的年金现值,而不是年底的。
从上述计算来看,期末支付的永续年金公式已经包括了当年的折现了。如果是期初支付(利润在每期刚开始就支付,相当于这期提前支付了,则这期不用折现),因为永续年金公式A/i里已经把这期给折现了,这样就多折了一期,所以要重新把折现给取消,所以就变成了(1+i)*A/i。 (备注:我这里把“自由现金流”简单叫做了“利润”)
再回到206页的例子上,把第六年初(第五年末)当做永续年金的计算开始第一年,每年年末支付利息(利润,自由现金流),假设从第六年期初这天(看作是今天)一开始就是一个最简单的永续年金模型(忽略掉前5年的高速增长),假设从今天开始每年的自由现金流的年增长是3%,现在是年初,预计年底企业可以产生自由现金流18.025元(17.5*1.03),我们要求的折现率是10%,则永续年金现值=18.025÷(10%-3%)=257.5元,注意永续年金体现的是这个“今天”现在的价值(第六年年初的价值),而不是第六年期末的价值,而是指今天现在开始计算时企业的价值(这个价值是第六年期初的价值而不是期末的),而且它并不包含我们忽略掉的前面5年的现金流价值(和前5年产生的现金流没有关系)。
如果我们从“今天”(第6年年初)开始往回推5年,看看5年前的它的折现价值,就是257.5/1.1的5次幂, 而不是6次幂。
虽然它是第六年年初(或者看作是第5年年底)这个时点的永续现金流,但是它并不包括前5年所各自产生的自由现金流,最重要的是,它和第五年当年年底所产生的17.5的自由现金流无关,并没有把第五年年底的现金流包含进去(虽然时间点都是在第六年初或第五年底而重叠)。它和第5年年底的自由现金流一样,都应是计算用5次幂折现。
虽然对于股票估值来说不需要精确,不过对于计算理论来说,还是希望能纠正一下,否则后续还是会有很多人读手财时会在这里出现困惑的。
今天耗了大半天来算它写它,说完之后才感觉,废话太多了,其实只要简单一句话就可以了,表格中的永续价值并非是折现到第六年底的价值, 而是第六年年初的价值......